文化根基
台灣紛亂且具爭議性的建築遺跡
若公共空間是表達文化認同的管道,那台灣街邊的建築不僅反映當地豐富的歷史,更象徵其破碎的過去。1900 年代末期,大部分的建築都是模仿西方國家,台灣的特色更被歐洲、日本、中國和美國的影子所掩蓋。由於缺乏規劃、美學與修繕資金的投入,當時的建築「既骯髒又醜陋」,可說是亂無章法1。
此外,台灣從歐洲、明朝、清朝、日本一直到中華民國執政時期,歷經了四世紀的政權變遷,也讓何謂正統的台灣建築充滿爭議,進而影響了建築在台灣文化認同之中的地位與影響性2。
一條街、三種建築風格1
- 北門建於清朝時期,受中國文化影響(圖片中央)
- 台北北門郵局帶有日本特色(圖片左方)
- 台北商業大樓是一棟美式風格的現代建築
消費者行為改變
豐富的歷史正在逝去,新潮的未來快速來襲:變動之間保存台灣建築特色的務實做法
台灣積極發展現代化,都市發展和現代消費的腳步驅動公私部門以新開發計畫取代舊有建築。然而,同時有越來越多台灣人亟欲保存歷史空間,與令人引以為傲的「正統」台灣身分地位2,特別是生長在戒嚴之後民主台灣的年輕一代,他們渴望台灣能被視為一個國家3。開發與維護兩股力量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認同歷史建築的地位是因為這些多元風格與涵義其實都是形塑台灣特色不可或缺的要素。
但台灣文化講求務實4,所以如何保存歷史空間也必須考量現實因素。作法為致力保存歷史元素並無縫融入現代空間,再用於零售、社區建設與文化交流等新用途。
寶藏巖原是 1940 年代由國民黨老兵建立的違法眷村。時至今日,經過台北市政府的翻新,已轉型為藝術聚落,內有工作室、藝廊、咖啡廳、青年旅館,以及常駐藝術展覽。聚落以創新的現代設計妝點歷經風霜的歷史遺跡,賦予眷村嶄新風貌5。
台灣建築
過去
- 在政權更迭中,多元風格與涵義互相爭奪正統性
- 與現代開發抗衡
- 公私混用
現在
- 認同多元風格形塑了台灣豐富文化遺產與特性
- 與現代開發和諧共存
- 社區、文化與商業空間
趨勢聚焦
台灣歷史空間再造三要素:文化、商業與社區
台灣許多歷史建築曾經被視為各種風格的大雜燴,與複雜且具爭議性的過去相呼應,但今天這些古蹟一方面體現出台灣豐富的歷史,一方面也迎接更務實的未來。台灣年輕一代對建立民族文化地位的渴望日漸強烈,但同時也以實用性作為出發點,改造過的空間即滿足了相關需求,透過形體和位址保存記憶和文化特性,同時利用現代設計與零售服務提供新的文化、消費與社會互動體驗。早期指標
MLD 台鋁生活商場
MLD 台鋁生活商場前身是台鋁舊廠房,彰顯出高雄身為重工業重鎮的歷史定位。經過翻新,這裡現在是結合宴會廳、美食廣場、書店、超市、影城等多元生活場域,全年活動不間斷。MLD 以多樣零售服務滿足各類消費者需求,同時提供了嶄新獨特的消費體驗,命中消費者對歷史空間的好奇心6。
萬華林宅
擁有 80 年歷史的萬華林宅原為私人住宅,融合了中國,日本和西方建築風格。經過多年的內部修復工作,現在一、二樓變為星巴克7。窗戶、門和壁紙圖案皆維持過去的設計,讓顧客一邊品嘗咖啡,一邊感受傳統和歷史氛圍 8。
參考資料
- 民視英語新聞,201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2mVMTroWc8
- 《外交家》,2018。https://thediplomat.com/2018/02/taiwans-vanishing-history/
- 法國國際關係暨戰略研究院,2017。 http://www.iris-france.org/wp-content/uploads/2017/03/Asia-Focus-24-Taiwan-mars-2017.pdf
- 廖立偉,2018,〈臺灣人的性格─以歷史文獻比較途徑為例〉。 http://courageworld.ch/Taiwanese_personality_character.htm
- 玩島玩旅行社。https://www.rtaiwanr.com/taipei-city/treasure-hill
- Retail Design Trend Report, 2018, https://rdtrend.wordpress.com/2016/06/30/mld-taiwan-aluminumn-a-case-of-adaptive-reuse/
-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2018,http://www.filmcommission.taipei/en/LoveMovie/LocationList/1703
- The Culture Trip, 2018, https://theculturetrip.com/asia/japan/articles/these-stunningly-designed-starbucks-in-the-far-east-are-worth-visiting/